目的地指南:

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司马迁父子与泰山

日期:2009-7-29 16:54:14 作者:泰山游 出处:泰山游

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司马迁父子与泰山

    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生年不详,死 武帝元封年 ( 公元前 10 ) 。他是西汉著名的史官,终身搜集历史资料,准备著述,因病,赍志以没。弥留之际,嘱咐司马迁完成他的事业。他的才述,我们只在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见一篇《论六家之要旨》。在这篇论文中,司马谈依次对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进行评论。按照他自己的认识,评论六家的优劣。虽然对前前五家成功与不足并提,但显然看重道家。司马谈认为,道家能体察万物之情,能为万物之主,能适应时代改变的要求,能符合客观万物的实际。这种观点,和西汉初年崇尚黄老学说的社会风气是相一致的。
   
司马迁,字子长,约生于公元前 145 , 或公元前 135 江西 、江苏、河南、山东、四、川、云南 等地。他秉承父志,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史记》在我国史学史上享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从性质上说,是我国第一部通史;二、从体制上说,它又首创我国纪传体格式,成为后世历史学家的典法;三、从思想上 , 出了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宏伟目标,抓住了历史学的本质;四、从态度上说,坚持 不虚美、不隐恶 的信史原则,比较客观地叙述历史过程和人物事迹,为后世保存了极为宏富的资料;五、叙事具体而微,常采口语入文,真实生动形象,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司马迁一生中的另一重要事件是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汉武帝盛怒之下,要处以极刑。汉代规定,腐刑可以代替死刑,重金可以赎死罪,司马迁家贫无重金可以自赎,只好以腐刑代替死刑。司马迁受腐刑后,精神上十分差,每天恍恍忽忽,展转思虚,在家则空虚烦闷,出门则神志迷忽而不知所往。每想到受宫刑的耻辱,则一身冷汗,沾显衣衫。受腐刑之后,他只能充当宦官,作皇帝的弄臣,边隐居深山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他只能与世欲小人随波逐流,相与俯仰,在黑暗与痛苦中打发时光。但他终于基本上完成了《史记》的写作,完成了父子两代人宏愿,在中国史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司马迁父子和 泰山 的关系,还得从《史记》的《封禅书》说起。
   
《封禅书》是专门记载帝王祭祀地山川神灵的。司马迁父子生活在西汉上半叶,不能不受当时神鬼迷信思想的影响,提出了 究天人之际 的口号,这个口号固然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哲学命题,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宣扬天人感应说,以为天时的和顺与灾异,不是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而是与人世的治乱兴衰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尽管这些思想是遏制帝王的胡作非为上起过一些微薄的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唯心主义的错误思想,历史上常常有些怪现象:痛苦的行动带来欢乐的后果,错误的行为会赞成杰出的现实,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成千万万的人或痛苦不堪,或死于非命,不啻是一场灾难,但遗留下的长城,不仅是民族英雄气概的象征,而且也是龙伟壮丽的珍品,致使无数人为它的存在而倾倒折腰。以祭祀天地神灵为手段,而千成功于天的 泰山 封禅,无疑是一种迷信的狂热,但却使人们充分地体认了 泰山 的自然美,从 泰山 的巍峨瑰丽中吸取了努力奋进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读《封禅书》时应该想到的。
   
《封禅书》一开始便说:
   
自古接受天帝之合而为人间帝王的,没有不愿意上 泰山 举行封禅仪式的。只有没有任何祥瑞征兆而去封禅的,而没有亲眼目睹祥瑞征兆出现而不去 泰山 封禅的,只是有的人虽然开帝之命为帝王,但没有治理天下业绩,所以,迟管到了梁父山想封禅,但他的首先不配;有的帝王有治世之功,道德高尚可以封禅,但他又政事繁忙,无暇去 泰山 封禅,因此,去 泰山 封禅的事迹是比较罕见的。古书上说: 三年不讲究礼仪,那么,礼仪一定废毁;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被破坏。 因此,每当天下太平,封禅就可以进行;每当当天下衰乱,封禅就应该停止 ( 近世衰乱,封禅仪式很少举行 ) ;往远处说,大概有一千年了,往近处说,大概也有数百年了,所以,关于封禅的具体仪礼制度已经堙没无闻,无法详细地记载叙述。
   
往下,司马迁从传说中的帝舜每年二月巡狩至岱宗 ( 泰山 )
   
由《封禅书》,可知司马迁父子对 泰山 的深情。
   
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 泰山 ,作为史官的司马谈应随从来 泰山 。按照古代制度,史官就是皇帝的重要随从,左史记帝王的言论,右史记帝王的行动,这二者构成封建王朝政治生活史实的内容。十分不幸的是,司马谈因事留在洛阳,不能东行参与封禅大典,终至忧愤成疾,卧床不起。恰好这时候,司马迁外游归来,和父亲相见。于是司马谈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
   
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史官。远祖还有大功于夏代,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将灭绝于我吗?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现在,汉朝的天子承续数千年来封禅 泰山 的大统,封禅于 泰山 ,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所希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况且,所谓孝道,最低的是侍奉父母,中等的 于君王,最高的是立身创业,因为立身企业可以扬名于后世,使父母光荣显耀,这是孝道中最大的。 ……
   
司马谈以不能随汉武帝上 泰山 为终身憾事,感叹备至,伤怀备至。这固然有显耀自身的因素在内,但对 泰山 封禅的重视和深情,亦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司马迁曾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史记 ? 太史公自序》说,他曾北边到了山东的汶水、泗水,讲求学业于齐鲁之地,欣赏了 孔子 遗留下来的风范,参加过邹县 ( 山东省邹县 ) 、峄山 ( 在今山东省邹县境内 ) ( 古地名,音 Pi ,地在今山东省南部 ) 、薛 ( 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 、彭城 ( 今江苏省徐州市 ) 遭受过困难。邹县、峄山、曲阜均距 泰山 不远,司马迁又喜爱访求名山 大川和历史胜地,然而 , 《太史公自序》却只字未提 泰山 ,令人遗憾。其次,司马迁任太史令是元封三年 ( 公元前 108 ) 因李陵事下狱,受腐刑,当在天汉二年 ( 公元前 99 ) 或三年,这期间,汉武帝有三次 泰山 封禅活动 ,司马迁是否有以太史令的身分随汉武帝至 泰山 ?检索《史记》中的《封禅书》、《武帝本纪》、《太史公自序》,《汉书》中的《武帝本纪》、《郊祀志》、《司马迁本传》皆不载,亦令人遗憾。但是,司马迁确实到过 泰山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 我到齐国 ( 今山东省北部 ) ,从 泰山 到琅琊 ( 今山东省诸城县 ) ,北至大海边,方圆两千里内土地肥沃,老百姓性格开朗豁达 ……” 。遗憾的是仅此数语,未见有更细致的记述。此外,司马迁从历史和社会思想史的角度十分重视 泰山 ,对后人影响甚大。他在《报任安书》中,把 泰山 融入名山 ,对后人影响甚大。他在《报任安书》中,把 泰山 融入名句,成为所有志士仁人的座右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泰山 ,或轻于鸿毛。 在司马迁的心目中, 泰山 永远是一个庄严凝重的形象!


第 [1] 页

上一篇:青岛海水浴场 下一篇:八大关景区

在线评论
姓名:
电话:
出发人数:
出发日期:
出游线路: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其它要求:
验证码:

  文章搜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公司地址 | 汇款帐号 | 网站律师 | 网站地图 | 更多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爱威海旅游网 版权所有:威海微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备案号: 鲁ICP备15008125号-3 爱威海旅游网热线:15666315157  www.awhly.com 威海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