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指南:

温泉沐浴与德行:沐浴礼仪的形成以修德为基础;温泉沐.

日期:2008-11-01 17:52:40 作者:温泉养生 出处:温泉养生

温泉沐浴与德行

序:
    沐浴是中国最重要的风俗之一,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严格意义上的沐浴,可分为大净和小净。“沐”即小净,“浴”即大净。小净的洗法有若干程序:洗两手至腕部;洗两便;漱口;呛鼻;洗脸;洗两手至两肘;抹头、抹耳、抹额;洗脚至两踝骨。大净,就是用清洁的水洗涤全身。现代人把沐浴看作是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洁肤、美容、保健的一种手段。其中当以温泉沐浴为最佳,其目的有的以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有的以调养身心为目的,有的是出于宗教、习俗和某种特殊意义的需要。就这样,沐浴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沐浴给身体、身心带来的益处,把沐浴看成是调节精神的方法,是洗涤灵性、修养德性的途径。
   《大学》上面说“富润屋、德润身。”《礼》中讲“儒有澡身而浴德。”。对当今的中国人来说,澡身浴德是不是也该是一种修炼的功课呢?

沐浴礼仪的形成以修德为基础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所谓“濯”、“洒”就是洗的意思。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今日洗澡。初民们当时沐浴只有下河一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沐浴的生活习惯,至迟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用来沐浴的器皿,也就是说,人们经常在家中沐浴了。
    到了西周时期,沐浴礼仪逐渐形成定制。由于沐浴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沐浴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把沐浴单纯地看作洁身净体、润肤养生,而视为隆重礼仪的先奏。
    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表示内心洁净虔诚,称之戒,亦称斋戒。斋戒之礼始于殷商,至西周已成定制,西周的戒礼十分隆重和考究,每逢举行重大祭祀活动前要进行两次斋戒,第一次在祭前十日或三日举行叫戒,第二次在祭前三日或一日进行叫宿,均由专职官员主持一定的仪式,要求与祭者禁食荤腥,并沐浴净身,以示对神灵的肃敬。斋戒沐浴已是西周朝廷祭祀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职官员执掌,这在《周礼》中均有记载。
    沐浴与人们生活的行为规范也密切联系在一起。《礼记•内则》载:“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居家过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为夫妇之礼则有“不敢共福浴”,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个浴室,所谓“外内不共井,不共福浴”。在家庭里还有尊老礼节,“五日则焯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聩;足垢,焊汤请洗”。(《礼记•内则》)意思是说,晚辈要五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头。这期间父母脸上如果脏了,要烧淘米水为父母洗于净;脚脏了,则用温水为父母洗干净。
    诞生礼仪中沐浴亦很重要,《礼记•内则》载:“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义载:“公庶子生,就侧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见于君。”太子出生,国君和夫人要沐浴穿朝服去参加诞生礼。诸侯的庶子出生三个月后,其母要沐浴穿上朝服去朝见国君。
    在往来礼节中,沐浴亦是重要礼仪。《仪礼•聘礼》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又载:“飧不致,宾不拜,沐浴而食之。”管人接待来客,要满足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主人用飧礼招待来宾时,来宾不用拜谢,但要沐浴之后再就食,以表示对主人赐食的尊重。
   《礼记•玉藻》还规定“君子之居恒当户”,“日五盥,沐稷而硝梁,”“居外寝,沐浴。” 周制中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沐浴的封邑,叫做“汤沐邑”。《礼记制》云:“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诸侯要在专供沐浴的封邑先洗头洗澡,然后才能去朝见天子,沐浴洁身以示对天子的尊重:一生以克己复礼为己任的孔子,对沐浴之礼,身体力行,“孔子沐浴而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我们知道,礼与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礼所维护的价值理念,就是仁义,其蕴涵的价值追求就是“成德”“治世”。
    礼,相对于德,德是内容,礼是形式;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德是基础、灵魂,礼是德的体现、落实。没有礼,德就无所依托;脱离德,礼就徒具形式。仁与礼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有人觉得,德很抽象,不好把握。有了礼,就可以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就有了可以实际检验的具体标准。例如,尊老,是中华传统美德;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体现这一美德的一种形式。通过让座这样一些实际的行为,尊老的美德就可以落实了。相对于沐浴礼仪,也是同样的道理。沐浴不仅在于洁身,还在于澡德。而这个德行的修养,正是通过沐浴礼仪来实现的。因而,沐浴深入到社会、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总结,作为定制为世人所遵循。这在世界沐浴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注重沐浴也是中国人的古老传统。

温泉沐浴与德行的层次
   《礼记•玉藻》曾对洗澡规定了一套程序,沐浴出水后,要分用干净的精、粗两巾擦拭身子,然后再用热水淋身,披上专门的布衣,以俟身燥,其间还要喝一些饮料,以止口渴。这样的沐浴至少是中产以上的人家才可以为之,应该说是为贵族沐浴所定的程序,贫苦百姓是无法享受的。古人还有沐浴必更衣的习俗,《楚辞•渔父》云:“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更衣。”现在这个只有贵人享受的程序已经在天沐温泉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在其沐汤礼仪九步六法中,专门规定了从“澡身”到“感恩”等九个步骤,可谓对沐汤礼仪做了科学的继承和发扬。
    澡身浴德,因为身份地位及秉性的不同,德行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窥豹一番。
    有帝王泽民之德。唐朝时,温泉沐浴已成皇家成例。当时古都西安四周有不少温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骊山汤、石门汤和凤泉汤。骊山温泉成了皇上的御洗之地,风泉汤也是皇上常去之地,唐玄宗有《幸凤泉汤》诗为证:“西狩观周俗,南山历汉宫。荐鲜知路近,省敛党年丰。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盖龄仙井合,愈疾醴源通:不垂鸣歧凤,谁矜陈宝雄: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当时,长安各阶层人士前往沐浴,盛极一时。对于温泉的疗疾养生作用,唐玄宗亦多有认识,他常泡华清宫温泉,在《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一诗中云:“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浸。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宣。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愿将无限泽,沾沐众心同”、“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这是帝王愿恩泽万民的大德所在。后世康熙等帝王,在承德温泉沐浴时也是常思万民同乐,就是以此帝王大德为楷模。
    有士大夫修身之德。南朝齐人何佟之沐浴成癖,他出身于名门贵族,《南史•何佟之传》称“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强力专精,手不辍卷,读礼论三百余篇,略皆上口。太尉王俭雅相推重。”在历史上何佟之除了才高出名外,让他大出风头的是他有沐浴癖。史书称其为人性好洁,往往一天之内,要洗浴十几次,几乎是成天不停地洗浴还觉得不够。由于何佟之一日十几洗,时人送给他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叫“水淫”。何佟之也颇为自得,“洁身修德,不敢一时忘焉”。唐人李延寿撰写《南史》为何佟之作传时,就突出地写了何佟之的沐浴癖,这一点确实让何佟之出尽了风头,明人李贽、冯梦龙在其著作中都大谈何佟之洗浴。何氏修的是严谨之德。而到放荡不羁的宋朝,修的却是洒脱之德。据载苏轼沐浴温泉后,身心畅快,诗兴大发,专门写了二首《如梦令》词记述他沐浴的感受,写得非常诙谐,其一云:“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时。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其二云:“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这是何等洒脱!也可见,至宋元时士大夫爱好沐浴已蔚然成风,表明当时个人非常讲究清洁卫生,并且把沐浴当作一种享受,为的是保持身心健康。
    有佛道规戒之德。和尚、道士在法事活动之前,均要沐浴净身,表示虔诚敬畏,僧、道沐浴习俗由来已久,《笑林广记》卷八《僧浴》云:僧家见道家洗浴,先请师太,次师公,后师父,挨次而行,毫不紊乱。因感慨自叹曰:“独我僧家全无规矩。老和尚不曾下去,小和尚先脱得精光了。”这显然是道士拿和尚取笑,无论是和尚还是道士,沐浴都是有具体的程序和规定的,仅脱衣一项,和尚要遵守的规矩甚严,《百丈清规》云:“展浴袱取出浴具于一边,解上衣,未卸直裰,先脱下面裙裳,以脚布围,方可系浴裙,将棍裤卷摺纳袱内。”绝不像《僧浴》中和尚所说的:“独我僧家全无规矩。”《金刚经》:“(佛祖)于其城中,次身乞已。还至本处,饭食施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的境界,就是在最平凡中构建一种非凡的和谐次序。

沐汤修德讲究身心并重
    我们对讲究沐浴的理解,已从一般意义上的清洁卫生,深化到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的理解。身体和环境的清洁是基本层次,较高层次的清洁,是自觉主动地把讲究沐浴同道德修养联系起来。如沐浴除了达到讲究卫生、清洁身体的目的外,还要在每洗一个部位时,“都要联想或体会一个实际行动。比如洗手的时候,要想到戒偷盗、赌博和不拿不义之财,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洗脸的时候,要想到顾全人的体面,戒绝干一切不要脸和见不得人的事。漱口的时候,要想到不能造谣中伤,胡言乱语,诬陷他人,更不能前面说,后面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要说有益于大众的话,说实话,说公道话,说不伤害别人感情的话。抹头抹耳时,要想到不能听乱七八糟的脏话和坏话,不偏听偏信闲言碎语,不在背后搞别人的鬼,捉弄人。要听善言,要做好事。洗脚的时候,要想到不能走邪道,搞一些歪门邪道的事,要走正道。总之,洗大净的时候,要想到或做到,戒绝一切与人不善的事,要一尘不染,表里一致,做一个干干净净、正正派派的人。”(译自《可兰经》)这一层次的沐浴是动态的,是洗涤性灵的修养过程。更高层次的沐浴,是指经过修养后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崇高道德境界,就是内在灵魂的纯洁。内在灵魂的纯洁是与一切污秽的思想根本对立的,如奸谋、诡计、猜疑、嫉妒、造伪、谎言、争名、夺利、贪财、好色等等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沐浴即是修善,是善的思想意识、善的道德行为以至由此而形成的高尚品质。把“清洁”看作是人应有的崇高品质,把沐浴的过程与道德修养统一起来,是民族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温泉沐浴的过程中,身体与环境的清洁是基本层次,内在心灵的清洁是高层次的。天沐温泉沐汤礼仪提出,不仅要做到身体与环境的清洁,还要做到内心灵魂的清洁,即身心并重。使人们由外表的向善,做到内心的向善,做到表里如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温泉沐浴的道德意义。

                                                    ——天沐温泉文化研究所

上一篇: 温泉与山水:山水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 下一篇:温泉与诗文:温泉乃诗文众多题材的“神奇.

在线评论
姓名:
电话:
出发人数:
出发日期:
出游线路: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其它要求:
验证码:

  文章搜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公司地址 | 汇款帐号 | 网站律师 | 网站地图 | 更多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