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指南:

温泉与山水:山水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

日期:2008-10-30 7:04:34 作者:温泉文化 出处:温泉文化

温泉与山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乃仁者智者的共同选择。
    山,乃万物之尊。有山的地方,就有生灵,就有着挺拔,就有着沉稳,就有着坚定的美。山有“泰山北斗”,“寿比南山”,也有“力拔山兮气盖世”,“风雨不动安如山”……有山的地方有依靠,有坚定的沉稳之态。故“山”为智者仁者所爱。
    水,乃万物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着灵性,就有着动态的美。水有“似水柔情”、“暗送秋波”,也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尽长江滚滚流”……有水的地方有灵动,有美的天然之气。故“水”也为仁者智者所爱。
    山水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是一个整体。我们有我们特有的山水文化,我们有“千山万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水光山色翠相浮”、“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千里烟波”……山水的融合,才是纯粹的美,才有无穷的魅力。山和水的统一情结已经融入我们的思想,融入我们的文化,融进华夏子孙的血脉。它穿越千年,穿越我们的心灵。

    山水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因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俗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
    温泉本身就是山与水的结合,是山水的菁华。要懂得温泉首先要有欣赏山水的心境。同样,作为现代休闲度假旅游的一个热点项目,温泉经营者能否营造皈依山水的意境,是成败的一个关键。天沐温泉竭力打造“中国真山水”的温泉品牌,正是这个原因。因为在中国人的情结里,山水始终是最为清新自然的,是最为纯净俊秀的,是心灵的皈依之所。尤其是山水之间的温泉,或可治病养生,或可悠然自得,或可襟怀大放,或可反思自我,或可激奋向上,所得所想,不可胜数。历朝历代,都有许多爱好山水的文人骚客给我们做过引证。
    人们生于山水,长于山水,对山水挚爱之情溢于言表。自有文赋出现,山水便一直是人们题咏的对象。其中最早有关温泉山水的歌赋当数东汉时期张衡的《温泉赋》了:“适骊山,观温泉,洛神井,风中峦,壮厥类之独美,思在化之所原,美洪泽之普施,乃为赋云:……”当时的人们,便已经知道温泉的疗养功效了。作为东汉最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仅肯定了温泉的独特功效,并“思在化之所原,美洪泽之普施”,对大自然的造化表达了衷心的感恩。如此难得的山水之情,逐渐使感恩自然、惠泽众生成为中国传统的美德。
    东晋时期,陶渊明隐居于庐山山南温泉。每日耕田种菊,饮酒作文,欣然自得,写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山水以文章显,庐山温泉因而名见经传。居山水之间,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怡然之妙,从山水而来,更多几分生气。而他在庐山时所写的《游斜川诗序》,作为抒怀山水的精品,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文章以游览斜川、观赏山水为题旨,着意刻画了近观远眺之佳景,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浓厚情趣和爱恋。尤为难得的是,他在欣赏的过程中,能“欣对”自己之不足,由此引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叹。在山水之间,得山水之情,得自我的警醒,发出珍惜生命的呼声,励人励己,这才是真正的体悟自然啊!
    就因为陶渊明如此大家,隐居于温泉,并著写山之妙境,吸引了后来者接踵而至,慕山者有之,慕水者有之,使得庐山及其温泉都因此文风大盛,成为历代歌咏不断的神奇之所。至唐代时,便有白居易的《题庐山山下温泉诗》:“一眼流泉流向东,浸泥浇草煖无功。骊山温水因何事,流入金铺玉甃中”,对庐山温泉大加赞赏的同时,也对它与华清池的不同待遇感到不平。身在山水野林,心怀朝廷百姓,这也是一种山水自然带来的体悟。而白居易的山水游记,尤显自我的风格,享有盛名的《庐山草堂记》,即是其个性的显现。白居易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癖好,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白居易的情怀告诉我们,雅爱山水,图的不是一时之快,而是要心中自有风花雪月,心中自有天地。
    苏轼在在1084年的《记游庐山》中,以挥洒之笔,畅述游览所见的山水气势,由此而兴遐思冥想,使本无生命亦无思想的客观景观,获得理念的灵魂,闪动思辩的光泽。尤其是他在庐山温泉看到80年前可迁和尚写的“禅庭谁化石龙头,龙口温泉沸不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净混常流”一诗时,更明晰禅理,作诗回复曰:“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境界截然不同,欣赏山水的境界由此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温泉这一山水菁华的兴衰往复使得这位宋代大家逐渐展示自己心灵感受的天窗,进而阐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绝唱。至此,人们对山水的挚爱与思考达到巅峰。姑且不论诗人阐述的观点对否,但在欣赏山水之妙时能反观自我,并引证到生活当中去,用以激励自己,开解自己,以释放襟怀、坚定志向,这就达到了旅游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的意旨所在了。
    一处温泉,一座灵山,便有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朱熹等各代大家为之赋诗作文,山水千古,诗文也千古。正是他们,把山的俊秀和泉的柔情巧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山水相得益彰,使山水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亮点。
    再如国内唯一可防癌的富硒温泉——温汤温泉,地处赣西山区,毗邻江西宜春明月山景区,也叫明月山温泉,钟灵毓秀,山水相依,也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追捧。唐代李华这样描写宜春:“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宜春山水之恬静,可见一斑。宋代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游历了仰山(今明月山)的太平兴国寺并拜会了简太师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简师飞锡地,天外集云峰。拿石松根瘦,欹窗竹影浓。”他把仰山之奇,云峰之巍,松石之劲,竹林之秀一一道来,令人神往。而至清代郑鼎时,则直发胸臆:“千山揽遍未须钱,薄暮荒村又得泉。热不困人寒不冷,亦狷亦狂亦神仙。”把温汤温泉之神奇描写的活灵活现,叫人神往。这处山水可给游客以恬静,或可得幽思,或可得狷狂,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凡处山水之胜景,必有所思,必有所得,这就是山水温泉之妙。
   诸如此类,不可尽述。古来有史之温泉,不外如是。由此可见,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有一大半应属艺术,归属于美学。山水,自古就被人们当作一个统一的艺术观照的对象,一个审美愉悦的对象。
    沐浴温泉之际,不可不看山,不可不观水,得山水之妙,悟人生之真如。

上一篇: 中国温泉文化发展变迁史 下一篇:温泉沐浴与德行:沐浴礼仪的形成以修德为.

在线评论
姓名:
电话:
出发人数:
出发日期:
出游线路: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其它要求:
验证码:

  文章搜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公司地址 | 汇款帐号 | 网站律师 | 网站地图 | 更多友情链接 |